朝陽戰國長城遺址
戰國長城位於建平北部燒鍋營子辦事處化匠溝村張家灣至蛤蟆溝腦處,長約七公里,為建平境內保存最好的一段長城,主要為戰國燕文化時期遺存,絕對年代在公元前311年至前279年,距今約2000多年。1979年9月5日被公佈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城址依山勢為東西走向,這一帶山岡縱橫,溝谷交錯,地勢極其險要。城牆築造方法為石築、土築和「天然屏障」三種。石牆基寬2-3米,存高1-2米。土築城牆因年代久遠、水土流失現沖刷已盡,但仍隱約可見黑土帶。 除長城外,沿線還有不同類型的防禦建築設施--台址、鄣址和城址。它們多築於長城線上或長城南側。沿線出土文物多為灰陶豆、盆、罐、甕和席、繩紋板瓦、獸紡瓦當,以及紅陶釜、燕九幣等。 該長城的修築,不僅對北方各民族間的互相融合、交流,對開拓北部疆有著積極作用,而且對秦漢以後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對燕長城址加以全面保護,用於開展旅遊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民族自豪感,加快現代化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北京 (1077)
- Jan 08 Sun 2012 10:23
朝陽戰國長城遺址-景點
- Jan 08 Sun 2012 10:23
朝陽惠州城遺址-景點
朝陽惠州城遺址
惠州城遺址位於建平中部建平鎮八家村所在地,城址四面環山,東臨老哈河支流--蹦河。城址長方形,東西638米,南北592米。城牆存高2-4米,底寬12米,城四角築角台(東北角台水沖毀),現東南角台保存較好,高6米,底徑15米。 城牆間隔70-100米築一馬面,現存東、西、南三門築有甕城(北門水毀),東西兩門相對,門闊2.5米。城外8米處為護城河,寬11米,深1-1.5米。城內東南角處有一方形小城,邊長85米,四角亦築角台。西牆中部設門,亦有護城河,並與大城護城河連通。城址中部一大土丘,周圍還分佈大小不等的七八個土丘,應屬較大建築遺址。另外,城內黨政軍發現水井一眼。 城北500米山坡處有一座長方形小城,東西長235米,南北寬約200米,建築格局與大城略同。小城東側山樑上還發現一建築基址,因出土石獅和經幢,應屬廟宇建築。另外,在小城北部的山頂,還有一座塔基,附近也有建築遺跡。 縱觀惠州城址,北坡小城子、山頂塔基處,分佈在同一條中軸線上,應為同一時期建築遺址。 惠州城暴露足跡明顯,暴露遺物也非常豐富,除建築材料磚瓦殘塊和生活器皿陶瓷殘片外,還曾出土金、銀、鐵器、精美瓷器,以及象棋、圍棋等文物。為我們研究古惠州的建立、發展、消亡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2
朝陽市南北塔-景點
朝陽市南北塔
南塔位於朝陽市新華路南側,建於870多年前,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簷式磚塔,高約45米,由塔基、須彌座、塔身、塔簷和塔剎構成。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塔位於朝陽市北端,建於1080多年前,為方形空心十三級密簷式磚塔,現存高38.7米,被稱為「東北第一塔」。幾年前維修時,該塔出土了上千件珍貴文物,主要有金塔、鎏金銀塔、金銀經營、銀菩提樹、佛骨舍利、鳥形玻璃瓶等,被專家稱為繼法門寺之後我國宗教考古的又一重大發現。該塔1984年由國家文物局和省文化廳撥款重修,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2
朝陽喀左天成觀-景點
朝陽喀左天成觀
天成觀位於喀左縣城中心。建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佔地3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為1829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建築。總體佈局嚴緊,樓殿亭閣之間都互相連接互相支撐,組成了三個嚴整的四合院。個體建築亦各具特色,有山門、東西配房、七真殿、鐘鼓樓、靈官殿、三皇樓、方丈樓、經樓、玉皇閣和會館等建築。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2
朝陽南北二塔-景點
朝陽南北二塔
南北二塔--朝陽原有三座塔,分別位於舊城的南、北、東三方。現僅存南北二塔。 南塔在朝陽南街,建於遼代,是方形空心磚塔,十三級密簷式,高45米,塔基方形,每邊寬20米,高10米。塔身南面設券門,其它三面設假門,每面兩側各嵌石碑一塊,各碑面刻有一靈塔名稱。 北塔在朝陽北街,與南塔遙相對峙。現存的磚塔始建於唐代,是在北魏和隋代木塔基址上建造的,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現存的地宮、磚座、雕刻佛像的外層塔身等均為遼代修砌的。它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古塔。塔為磚築方形空心十三級密簷式,高約45米,塔基四面各寬20米,高5米。南四面有券門通塔心室,其他三面各築假門一個,塔身四面共有八塔八碑十二佛。北塔對研究佛教藝術和歷史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2
朝陽華嚴寺-景點
朝陽華嚴寺
華嚴寺位於北四家子鄉境內,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是朝陽縣境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廟宇,以建築技藝精湛、雕刻藝術精巧而遠近聞名。廟宇四周山巒起伏,樹木茂盛,山下小溪蜿蜒流長,風景雋秀。 華嚴寺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為硬山式建築,磚、木、瓦結構,迎風、壓 帶、站板皆有藝術雕刻、簷下六根立柱,均為石雕。廟內其它建築也別具風格。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景點
朝陽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
北票鳥化石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省北票市境內,地理座標為東經120°45′22〞-120°52′38〞,北緯41°32′21〞-41°37′53〞,總面積4630公頃。保護區於1997年經遼寧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一個以中華龍鳥、原始祖鳥、孔子鳥等珍稀古生物化石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 本區內有完備的中生代地層及其所含門類眾多的化石,在全世界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已陸續發現鳥類化石(11屬、14種)250餘塊,其中中華龍鳥、原始祖鳥被專家們認為接近於鳥類的始祖,遠比德國始祖鳥為早,孔子鳥的時代也基本可與德國的始祖鳥相比,這一發現從根本上動搖了古生物界認為德國始祖鳥是一切鳥類祖先的傳統看法,為解開生命發展史中世界四大難題之一──鳥類起源與早期演化的重大理論問題取得了突破,因而使世界科學界為之震驚。 本區還發現眾多門類的其他化石,計有6個門、14個綱、20類化石。動物化石除鳥類外,還有爬行類、魚類、葉肢介類、介形蟲類、昆蟲類、雙殼類和腹足類,此外還有蛋及足印類化石,共3個門、8個綱、46個屬、83種。植物化石從蕨類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計2個門、3個亞門、6個綱以及分類位置不明的硅化木、種子及孢子花粉化石等。化石種類之多、數量之大,世所罕見。國內外專家認為,該地區極有可能既是魚類和某些昆蟲類群的起源和深化中心,也是鳥類起源和早期演化區域。北票鳥化石群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特別是研究生命從水中到陸地,從水中到空中的演化,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北票大黑山-景點
朝陽北票大黑山
大黑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北票市西北部,居魯兒虎山脈東段南,聚集華北、內蒙及大興安嶺植物的特點,植被野生天然林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搞林業、生態研究的專家紛紛到此研究。1996年6月,經國家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評審通 過晉陞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核心面積29.4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3%,是一處以"清幽"、"野趣"為特色,集"雄、奇、險、秀、幽、曠」六種自然形象於一體,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山丘型森林公園,建有「杏花山莊」度假村一處,礦泉療養院一處。園內還建有國營大黑山鹿場,鹿系列產品在遼蒙、冀等地久負勝名。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劈山溝-景點
朝陽劈山溝
劈山溝風景區位於朝陽縣古山子鄉境內,是市級風景區,距朝陽市內30公里,距機場37公里,距海港碼頭165公里。 劈山溝自然風景區以林木、花草、山石俊秀,面積達二千公頃,整個景區內有天然齊木林、灌木林、松林、山杏林等百餘種,尤為壯觀的是石木參天,蒼蒼莽莽的原始森林,杏花、梨花、杜鵑花、映山紅、冬青花、石柱子花、丁香花、玫瑰花等幾十種山花野草皆四季迎景;山峰巨石,千姿百態,構成一幅天然畫卷。 景區內有塔山、猴山、煙筒山、南山一劍、北險峰、劈山一線天。八戒石、蛤蟆石、馬牙石、鷹石、人面石、仙人石;摩崖石刻有「臥石聽泉」、「情山夢水」、「醉眼溪山」、「鬼斧神工」、「杏花泉」、「鼓韻灣」......。整個景區內景觀密佈,超凡脫俗,妙趣橫生。還有一條清澈見底、四季潺潺的山間小溪,自然形成三個別具特色的瀑布。這瀑布雖然不是「飛流直下三千盡」,但在十年九旱。酷暑難熬的盛夏季節裡,使人一睹濺飛雪的美景,確實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遊人絡繹不絕,特別是杏花飄香季節,您蹬高遠眺那漫山遍野的杏花,大有山舞銀蛇、碧天萬傾,這裡成了雪的世界、花的海洋、真叫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杏花雖不高貴,但它潔白典雅,那動人的美、清新的白,每當遊人身臨其境時便留連忘返。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鳳凰山-景點
朝陽鳳凰山
鳳凰山屬長白山脈,面積216.875平方公里,最高峰 「攢雲峰」海拔八百三十六點四米。鳳凰山歷史悠久, 景色旖旎、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之一。 鳳凰山是融自然美、人文美於一體,交織成一幅天然絕紗、和諧壯 觀的中國山水畫卷。 春山吐翠杜鵑紅, 夏賞雲海聽瀑聲。 秋楓盡染勝錦繡, 冬雪冰凌掩青松。 這首詩便函是對鳳凰山四季美景的真實寫照。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關帝廟-景點
朝陽關帝廟
位於朝陽市營州路東段北側,於清乾隆九年由山西會在朝陽東塔的塔基右側修建。是朝陽市內唯一保存的禮制性建築。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佔地面積3900平方米,廟中主體建築有戲樓、欞星門、牌樓、神馬殿、儀仗殿、關帝殿、藥王殿、財神殿、東西配殿等。附屬建築有鐘樓、鼓樓、東西配房、佛殿、耳房等。各殿均為磚木結構。另外還有石獅三對、石旗桿一對、清代石碑七通、石經幢二座、石雕垂花門二座、石雕欄杆二組、琉琉望天猻一對、銅鼎一座、鐵獅一對、銅鐘一口。戲樓位於廟前100米處,今已毀。欞星門為木質,外附石柱、上橫石額,柱頂雕「阿婆羅」。 牌樓是四柱三樓式,中間二柱正反兩面各刻楷書楹聯一付,抱鼓兩面浮雕蟋螭忍冬。鐘樓今已不存。旗桿存一,1976年唐山地震時殘斷,現僅存基座。朝陽三座塔的東塔,塔基現仍保存於廟院東部。從塔基的形狀得知,東塔亦為方形。塔地宮中出土的「無垢淨光大陀羅尼法捨得塔經記」幢仍保存廟中。根據碑文記載,關帝廟所在遼代時即為寺廟,稱「靈感寺」,元代稱「大通法寺」。明代廢棄後,清初重建為關帝廟。嘉慶、同治、道光、光緒年間,均作過增修或維修。民國二十二年,廟內增設「武穆元帥」牌位,更名關帝廟。今仍稱為關帝廟。《朝陽縣志》記載:「院內老樹參天,巢共上者烏鵲甚多,每日早晚齊鳴,如慶神休焉。」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1
朝陽五連城遺址-景點
朝陽五連城遺址
五連城遺址位於建平東部羅福溝辦事處大房身村山嘴村民組西側山上,屬青銅時代夏家店下層文化類型遺址,由後山城、北山城、西城、老四墳城、帽頭山城組成,呈半環關狀俯扼腳下山谷,地勢極其險要。 五連城城址之間相距很近,除西城建於山坡處外,其餘幸均建在山頂或山脊之上,西城最大,長方形,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120米,面積達18,000平方米。後山城、北山城最小,面積約6,000平方米。城牆都為石築,以西城和老四墳城城牆最好,存高3-5米,底寬8-12米。暴露遺跡除城牆外,還發現有房址。暴露遺物為石器和陶器,石器亞腰石斧、梯形石鏟居多。陶器多為夾砂繩紋褐陶鬲、盆、罐、豆等殘片。 從遺址所反映的情況看,表明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重,社會正處於變動時期。對五連城遺址加以研究,不僅對建平地區的歷史沿革甚至對北方地區以及中國古代社會文明起源的研究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0
朝陽東晉壁畫墓-景點
朝陽東晉壁畫墓
東晉壁畫墓,位於十二台鄉袁檯子村,呈長方形,石築墓室,墓內有百室和小龕,墓壁白灰面,並施彩繪畫面,墓頂繪有鳥, 星雲閣,墓壁繪墓主像,侍女圖、射獵圖、 秦食圖、庖櫥圖、庭院圖,極具考古價值。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08 Sun 2012 10:20
朝天樓-景點
- Jan 08 Sun 2012 10:20
望月石-景點
- Jan 08 Sun 2012 10:20
曲徑通幽-景點
- Jan 08 Sun 2012 10:20
景陵-景點
景陵
明景陵,位於天壽山東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號宣德)與皇后孫氏的合葬陵寢。
景陵的營建始自宣宗去世之後。英宗朱祁鎮即位後隨即派人赴天壽山陵區卜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十一日,陵寢營建正式動工。太監沐敬、豐城侯李賢、工部尚書吳中、侍郎蔡信等奉命督工。成國公朱勇、新建伯李玉、都督沈清及內府各衙門、錦衣衛等共發軍民工匠10萬人興役。六月二十一日,葬宣宗。天順七年(1463年)三月十九日,陵寢工畢。其間斷斷續續共歷28年的時間。
- Jan 08 Sun 2012 10:19
景山公園盆景-景點
- Jan 08 Sun 2012 10:19
昭陵-景點
昭陵
昭陵在明十三陵中位居第九,是明朝第十二個皇帝和他的三個皇后的合葬墓,昭陵的建 築有其獨特的地方。是明十三陵中地面建築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陵寢建築。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