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介紹一下浙江東陽這地方吧
介紹一下浙江東陽這地方吧,浙江東陽的民間娛樂方式:
社戲歌舞雜耍
社戲,大村鎮年必一次或數次,多在春秋二社前後或春節。神廟開光演開光戲,廟會演會場戲。劇種以東陽戲(現稱婺劇)為主。經費由族、常開支,或民間籌集。開光戲、會場戲通常幾個戲班鬥台。先鋒號一響,觀眾雲集,嗩?、鑼鼓,聲聞數里。歌舞、雜耍,數人至數十人,在熱鬧的街衢演出,或載歌載舞,或隨樂而舞,以熱烈粗獷、滑稽諧趣居多,也不乏優美典雅的。伴奏,通常為鑼、鼓、鈸和徽胡、竹笛等。樂曲,以民間歌調為主,簡短頓挫。最流行的形式是蓮花舞、大頭舞、七朵花、八洞仙、秋車台閣、三十六行、盾牌舞、疊羅漢、調龍、走馬燈、高蹺、獅子滾球等。一些村鎮每逢會場、春節要搭台演戲,調龍、舞獅時或有之,街頭歌舞雜耍已屬罕見。
鬧燈
元宵燈節,從正月初十鬧到廿四,尤以十四至十六最盛。男女老少,相率觀燈,熱鬧氣氛,勝過春節。1950年後一度被廢,80年代又盛行。
掛綵燈廳堂、門樓、各家簷口都張燈。街道則搭綵棚懸燈,多者千餘盞。燈的製作分琉璃、木雕、竹絲、珠串、明角、羊皮、綾羅及剪紙針紮等。造型為寶塔型、球型、正方型、多角型、連球型、動物型等。燈面有書有畫有詩,山水花鳥、人物,千姿百態。也有制燈謎征射,觀興更濃。琉璃燈、珠燈、紗燈莊重典雅,一般懸於廳堂,肅雍堂的掛燈最具代表性。
迎龍燈是燈節最盛大的活動。龍燈分龍頭、橋燈和龍尾三部分。龍頭為篾紮紙裱的屈曲之龍,嘴銜龍珠,爪擎各色綵燈,背插數面旌旗,製作精工。也有以亭閣式的燈頭代以龍頭的。橋燈,下托一條丈把長的橋燈板,板上設有燈架,橋板兩頭各有一圓孔,用一圓棍便可鉸連前後兩橋燈。橋燈分龍燈和花燈兩種。龍燈,每一橋為一段拱起的繪有龍鱗的「龍身」,數百橋燈相連迎行,婉若一條金光燦爛的游龍。花燈,每橋各有兩隻燈架,燈籠罩造型千姿百態,花鳥蟲魚、亭台樓閣、器具物件、仙釋人物等應有盡有。龍尾接在橋燈之後。迎燈儀式有:揚頭、催燈、交燈、蟠燈、跑燈、散燈、擺齋等。東陽方言「燈」與「丁」同音,舊時迎燈,要求每戶一橋燈,每一青壯男子一橋燈,「見丁見灶」以示人丁興旺。每列龍燈,往往有數百橋,甚至千餘橋,綿延四五里。一般第一夜迎燈不出村,稱作「頭夜利村裡」。次夜出村迎賽,兩列或數列龍燈,時圈時奔,或滾或繞,左搖右擺,前呼後擁,各獻其技;各自的樂班鼓吹高奏,爆竹齊鳴,大造聲勢,迎龍燈活動達到高潮。第三夜,龍燈出迎郊野,掛山崗,轉田埂,繞溪流,圈池塘,以祈驅除瘟神,風調雨順,年歲豐稔。
百子燈百子燈,俗稱子燈棚,子燈殼用彩色剪紙裱褙,複以針錐密紮花紋透光透氣,家制市售均有。迎時用毛留少許枝葉,形式各異的綵燈懸於枝上,少則七八盞,多則二三十盞為一棚,全村數十百棚百子燈聚匯一起,大有「東風夜放花千樹」之景象。白坦村十月初一的百子燈會最具風彩。
荷花燈俗稱放水燈。燈的設計,取水族動物形狀,以荷花燈襯托,燈下系一烏龜,龜游水中,燈飄水面,穿梭往來,時靜時動,燈光水影,交相輝映。近年,燈下裝置電動器具。李宅荷花燈,素為東陽水燈之最。1984年國慶35週年,李宅鎮荷花燈應邀參加西子湖燈會,博得中外人士讚賞。
走馬燈有「馬」、「車」之分,均以木條、竹篾為骨,外飾色紙彩綢。車輪著地,演員跑動作騎馬乘車之狀。「車」後跟一小丑,前有「馬」拉駕,旁有「黃羅傘」遮蔭,演出《劉備招親》、《關羽送嫂》、《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等節目。或作行軍陣列,進退有序,開合多變,載歌載舞。
民間娛樂「四大」
巍山大龍身俗稱板壁龍身。骨架用毛竹杉樹構制而成,大龍身緊隨龍頭之後,有百餘節,甚至數百節,節間用粗繩連接,高比四層樓。每節大龍身底裝輪子,需20餘人拖拉撐扶,內裝橫檔如梯,以便點燭人上下,每換一輪需蠟燭30斤。大龍身如華燈映照的樓房,徐徐移動,鳴聲隆隆。
郭宅大蠟燭高丈餘,斷面直徑尺許,重四五百斤,蠟燭漆以朱紅,繪以龍鳳。共兩根。每年正月十八日郭宅安慶廟(俗稱向後殿)廟會迎展。屆時每根蠟燭由8個壯漢擎抬,前有火銃和數十面大鑼鳴道,後有上百面旌旗簇擁。迎畢置於廟中,除夏曆六月外,終年燃之不熄。
@@I2;郭宅大蠟燭,玉山大旗@@
橫店大紙馬篾紮,紙糊,彩飾。裝於木架上,木架下裝木輪4只。屆時或推、或抬、或舉,眾馬奔騰,蔚為壯觀。一匹馬需毛竹100多斤,棉紙一令。每年正月十三迎展。盛行於任湖田、黃珊莊、前田、上湖田等村。
公告版位
- Jan 02 Mon 2012 23:34
介紹一下浙江東陽這地方吧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