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介紹一下三峽
介紹一下三峽,長江流經四川盆地東緣時衝開崇山峻嶺,奪路奔流形成了壯麗雄奇、舉世無雙的風景旅遊大峽谷——長江三峽風景區。
長江三峽風景區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它西起奉節的白帝城,東到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長江三峽,各具特色,各顯奇妙:瞿塘峽雄,巫峽秀,西陵險,共同構成了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
瞿塘峽山勢雄峻,兩岸之山,上懸下陡,如斧削而成,有的峰高1500公尺。夾江峭壁,甚為逼仄,致使江寬不過百米,最窄處僅幾十米。其中夔門山勢尤為雄奇,堪稱天下雄關,因而有「夔門天下雄」五字鐫於崖壁。山勢之外,瞿塘水勢亦「雄」,它「鎖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有詩稱之「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江水至此,水急濤吼,蔚為大觀。對瞿塘峽的山水之「雄」,清代詩人何明禮有一首詩寫得至為貼切:「夔門通一線,怪石插流橫。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夔門,又名瞿塘關。兩岸高山淩江夾峙,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雲。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岩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岩,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巖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巖,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杜甫有詩詠那赤白兩山: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桔樹丹青見,複道重樓錦鏽懸。這裡河寬只有百餘米,把滔滔大江緊束得像一條溝壑,而通過的流量往往多達每秒五、六萬立方米。「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用一「爭」字,活畫出夔門的赫赫水勢。當輪船駛出瞿塘峽西口後,您走到船尾,抬眼望去,全景式的夔門雄姿便展現在您的面前。這時是攝影留念的最佳角度。現在,臨江的石壁上,還刻有孫元良的「夔門天下雄,艦機輕輕過。」十個行書大字,李端浩的篆刻「巍哉夔門」和行書「夔門·瞿塘」均歷歷在目。
巫峽幽深奇秀,兩岸峰巒挺秀,山色如黛;古樹青籐,繁生於巖間;飛瀑泫泉,懸瀉於峭壁。峽中江回路轉,九曲迴腸,船行其間,頗有「曲水通幽」之感。巫峽之中最享盛名者,要算巫山十二峰了。其中,又以神女峰最富魅力。她聳立江邊,峰頂一見雲霧繚繞,細雨濛濛,沾衣欲濕,拂而覺爽。雲雨中的青峰絕壁,宛若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國畫。巫山雲雨之妙,有唐代詩人元稹之詩為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巫峽內著名的有三台八景十二峰以及孔明碑等景點:三台為楚陽台、授書檯、斬龍台;八景為南陵春曉、夕陽返照、寧河晚渡、青溪漁釣、澄潭秋月、秀峰禪?、女觀貞石、朝雲暮雨;十二峰為聖泉峰、登龍峰、朝雲峰、神女峰、松巒峰、飛鳳峰、翠屏峰、聚鶴峰、淨雲峰、起雲峰、上升峰、聚仙峰。
神女峰又叫望霞峰,位於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於青峰雲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雲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雲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後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
西陵峽灘多水急。其中的洩灘、青灘、崆嶺灘,為三峽著名的三大險灘。過去船行其間,險象環生,舟毀人亡,時有所聞。建國後,航道經多年整治,大為改善;加之葛洲壩工程蓄水之後,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險灘礁石沉入江底,不復為害。
崆嶺灘在崆嶺峽中,兩岸懸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難,「務空其嶺,然後得過」,故亦稱「空聆」。以往這裡灘險流急,礁石密佈,著名者即有「二十四珠」,其中「大珠」石樑,長約220米,寬40餘米,高約15米,突露水面,如猛虎臥伏江心,與鄰近之「二珠」、「三珠」,號稱三石聯珠。其下亂石暗礁,犬牙交錯,鋒利如劍,致使航道彎曲狹窄,惡浪洶湧,行船稍一不慎,就會觸礁沉沒。民諺云:「青灘、洩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因而人們稱此為長江三峽險灘之冠。兩岸峰巒疊秀,環雲藹翠,飛瀑流泉,揚雪濺珠,滿山柑橘成林,綠葉金果,彩色繽紛,景色佳麗,風光無限。
公告版位
- Jan 02 Mon 2012 23:34
介紹一下三峽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