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香港的濕地及其環境保護
香港的濕地及其環境保護,邋邋香港後海灣拉姆薩爾濕地是世界上觀賞水鳥的最佳地點之一,有不少世界級稀有及瀕危種類長相趣怪的黑臉琵鷺便是其中之一。黑臉琵鷺最近被建議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它們的世界種群數量只有數百,只在東亞地區出現,但去年12月初在後海灣出現的數量卻超過250只,比較上一年度躍增超過50%,佔全球數量的30%以上。
除黑臉琵鷺之外,後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稀有鳥類還有卷羽鵜鶘、黑嘴鷗、白鸛、勺嘴鷸和青頭潛鴨等。這片濕地是成千上萬候鳥飛越北亞、東亞至大洋州,南北往返的重要一站。在春秋兩季,雀鳥數量和種數都非常鼎盛,可達7萬多隻。後海灣共有300多種鳥類棲息或過境。雖然所有野鳥均受香港法律所保護,但一些漁民為避免魚苗被鳥類侵害,不得不在魚塘周圍安裝各種捕鳥器。最近在米埔保護區內,先後於不同地點發現了3只黑臉琵鷺的屍體,死因尚待研究。漁農自然護理署對此非常關注。
在一項國際環保意識調查中,香港排名於60個地區之中的第58位,僅僅位於非洲的喀麥隆和高加索的亞美尼亞之前。香港人口對生態環境的損耗程度為世界第一,不過,近期香港人關注瀕危鳥類的生存,確實是環境保護意識抬頭的一個標誌。
後海灣濕地由1995年成為中國第7個拉姆薩爾濕地,佔地1500公頃,位於香港西北面最大的河口平原,處於三面環抱的城市之間,沉積物主要來自深圳河和元朗瀝,擁有香港境內最大的紅樹林,覆蓋面積超過200公頃。
後海灣是香港水質最惡劣的地方,在1996年曾記錄到含氧量接近零的極低水準。家居廢水污染不斷惡化,人畜廢物是最嚴重的污染,深圳和元朗的工商業無可避免地繼續加劇污染。最近的水質調查顯示,後海灣的污染程度已經超過其自然分解能力的4倍。
在過去的100多年以來,後海灣共有超過1700公頃的濕地被開發,主要用作稻穀耕種、魚塘和蝦塘。雖然香港和鄰近地區當局已經開始正視環境問題,但後海灣的珍貴濕地生態前景還未能令人樂觀,人鳥爭地的戰役可能陷入「雙輸」局面。
註:拉姆薩爾濕地是國際重要濕地的另一種叫法。
公告版位
- Jan 02 Mon 2012 23:34
香港的濕地及其環境保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