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瞿塘峽--三峽明珠
瞿塘峽--三峽明珠,又稱夔峽,西起奉節白帝城,東至巫山黛溪,在三峽中以雄著稱。郭沫若有詩云:「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峽口夔門南北兩岸峭壁千仞,如刀砍斧削一般,江流洶湧於寬僅100餘米的狹窄江道之中,呈現出「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壯觀景象,所以自古有譽道:「夔門天下雄」。順江而下,迅流湍急,雲天一線,船過其間,遊客會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古人云:「便將萬管玲瓏筆,難寫瞿塘兩岸山。」瞿塘峽內,南岸有「瞿塘碑壁」、「孟良梯」、「鳳凰泉」、「犀牛望月峰」等壯觀景色;北岸有「七道門」、「風箱峽」、「瞿塘棧道」等奇麗景觀。
瞿塘碑壁,有「巍哉夔峽」和「夔門天下雄」等摩崖石刻。最早的《皇宋聖德中興頌》碑,為南宋趙公碩所書。還有馮玉祥將軍所書「踏出夔巫,打走倭寇」的題刻。
在北岸的絕壁上,有一條人工開鑿的古棧道遺跡,頭頂是懸崖欲墜,腳下是洶湧江濤,這就是古時船夫拉縴,軍事運輸和客商行賈的惟一通道。崖壁棧道上有清人所刻「開闢奇功」、「天梯津」8個大字。棧道旁是七道門深洞,洞深100餘米,峭壁巖之間,有一天窗面對大江。登天窗仰望,雙峰插雲,藍天一線。向下俯視,江水奔騰,飛舟似箭。入洞觀景,鐘乳林立,如飛禽走獸,栩栩如生。
鳳凰泉在白鹽山的絕壁下,有一高十多米的石筍「鳳凰」,羽毛豐潤,色彩斑斕,引頸向上,似吸吮著從巖隙中流出的清泉。
孟良梯在白鹽山的絕壁上,乃自下而上呈「之」字形排列的正方形石孔,孔寬八寸、深一尺,孔距三尺,一直到山腰。傳說是宋朝的孟良思念老令公楊繼業,欲將葬於望鄉台的老令公屍骨盜運回鄉,半夜駕小舟入峽,鑿孔攀援而上的遺跡。實際上,這些石孔是古人架木為梯的棧道或是藥農攀援採藥的遺跡。孟良梯的宏偉險奇,不能不叫人嘆服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氣魄和智慧。
犀牛望月峰上,有一塊奇特的巨石,形若一頭犀牛回首挺角,望著初升的明月。
風箱峽處於一段石壁上,在近100米高處的崖隙間,放著幾口木匣,形如風箱,故名風箱峽。相傳是魯班的風箱,實則為安葬死者的懸棺。
在夔門的懸巖絕壁腳下,險峻礁石上,豎立著兩根粗大的鐵柱,這便是「鐵鎖關」古跡。史書記載:唐天元年(904年),張武在此「作鐵鍊,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鎖峽」,後來宋朝守關大將徐宗武在此立兩根鐵柱,高2米,橫攔江鐵鍊7條,長90多米,用以鎖斷長江,故此處又稱「江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rjalanan 的頭像
    perjalanan

    中國走透透

    perjala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