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介紹青島的一條老街或一座老建築
介紹青島的一條老街或一座老建築,100四流路
早期青島有三條由市區通往郊區的市郊馬路,一是由(大)湛山村至流清河的湛流路,一是由台東鎮至柳樹台的台柳路,一是由四方至流亭的四流路。前兩條是通往嶗山的,惟四流路曾是由青島至外地的主要交通幹道。
今天的四流路與初期有所不同,它的起點不再是四方,而是四方北嶺,它的終點也不是流亭而是婁山路,全路被分做了三段。
從四方北嶺至勝利橋叫四流南路,這條路上曾有(大)水清溝、鹽灘兩個村莊。清朝初年即墨發生一次震動全國的「文字獄」:姜元衡狀告黃培刻印反清詩集,黃培被捕,株連上百人,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株連被捕。經各方疏通,大部分人被釋放,黃培被處死,葬於水清溝。
德國人在滄口建了繅絲公司(見照片),日本人在青島也建有一批紡織廠,又在水清溝建了豐田鐵工廠,為紡織廠修理機械,生產零配件。1946年豐田鐵工廠改為中紡公司青島第一紡織機械廠,解放後叫青島紡織機械廠,幾次擴大廠房,是當時青島四方機廠之外的第二大廠。
四流南路有兩家紡織廠,一是1935年建的豐田紗廠,初期有日本職員73人,中國工人2000人,有紗綻4.45萬枚,織機600台,解放後為國棉四廠。一為上海紡織株式會社,亦稱上海紗廠,建於1934年,初期有日本職員54人,中國工人2254人,有紗綻4.79萬枚,織機800台,解放後為國棉五廠。
幾家工廠都有鐵路專用線由沙嶺莊車站延出,所以在從大水清溝在沙嶺莊車站間建了一條大沙路。
李村河是四方區、李滄區的區界,河面很寬,但平日無水,幾十年裡只有一條漫水橋,一遇夏季大雨,河水暴漲至幾尺深,行人、車輛無法通行,道路中斷,並且多次由於水流湍急,造成人員傷亡。解放後這裡才建了一座大橋叫勝利橋,南端的鄭州路上建成了化工學院,今為青島科技大學。
過河之後是青島早期的機場滄口機場,為建機場曾拆除了幾個村莊及建築,清雍正皇帝的老師、侍郎王懿(青島市區最高的封建職官)墓及牌坊也被遷往了大棗園。
從勝利橋北至德江路為四流中路,穿行昔日的老滄口。滄口過去因交通不便形成青島一個衛星城,滄口人到青島如同到另外一城市。四流中路中間一段曾叫滄口大馬路,是滄口的商業中心,各行商店均有。
四流中路也有兩家紡織廠。一為鐘淵公大廠,是上海製造絹絲株式會社的青島分廠,初期有日本職員143人,中國工人3400人,有紗綻4.22萬枚,織機865台,解放後是國棉六廠。20世紀50,該廠紡織女工創造「郝建秀工作法」,郝建秀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人代表。
另一為富士紗廠,初期有日本職員26人,中國工人1800人,有紗綻3.14萬枚,織機600台,解放後為國棉七廠。
由德江路至婁山路是四流北路。1957年青島進行城市規劃,在板橋坊至白沙河之間規劃為青島市工業區,開建了鋼鐵廠、化肥廠、農機廠,並規劃了道路,由於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這一規劃最終沒有全部實施。原四流路後來改建,新修婁山後至鋼廠門前的一段路為四流北路,而原有一段至流亭的老路曾做為重慶路的一部分。
在重慶路、308國道、青銀高速公路青島段相繼建成後,進出青島的車輛都不再走四流路而改從這三條路通行了。
公告版位
- Jan 02 Mon 2012 23:34
介紹青島的一條老街或一座老建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