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禧塔
明代崇禧塔位於市東西江畔,始建於明萬曆十年,塔高57.5米,磚木結構,平面八角形,外觀9層,內分17層。與對岸巽峰、文明兩塔遙相呼應。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中國 (426)
- Jan 14 Mon 2013 17:58
明代崇禧塔-景點
- Jan 14 Mon 2013 17:58
日月潭-景點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區,是台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台灣島上唯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於杭州西湖媲美。湖面海拔740米,面積7.73平方公里,湖周長35公里,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珠仔嶼,亦名珠仔山,海拔745米。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日月潭本來是兩個單獨的湖泊,後來因為發電需要,在下游築壩,水位上升,兩湖就連為一體了。潭中有一個小島,遠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顆珠子,故名珠仔島,現在叫光華島。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如日輪,南半狀似上弦之月,因名日月潭。舊台灣八景之一的「雙潭秋月」就是由此而來。
- Jan 14 Mon 2013 17:57
無錫中央電視台影視基地-景點
無錫中央電視台影視基地
無錫中央電視台影視基地是中國第一家集影視製作和文化旅遊兩大功能於一體的影視旅遊勝地。她位於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區的太湖之濱,擁有唐城、三國城、水滸城三大景區和完備的影視製作設施,其規模宏大的人造文化景觀、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齊全的影視拍攝功能吸引了眾多海內外的劇組和遊客。
唐城、三國城、水滸城佔地共達1597畝,分別體現盛唐金碧輝煌、三國雄渾剛勁、北宋工巧華麗的建築景點特色,《貴妃冊封》、《三英戰呂布》、《義取高唐州》等場面宏大的演出節目精彩紛呈,「動感電影」、「跑馬」、 「古戰船遊樂」等參與性娛樂項目深受遊客青睞。
- Jan 14 Mon 2013 17:57
新疆自治區博物館-景點
新疆自治區博物館
座落於西北路,是新疆文物收藏和科研中心,建於1953年。其外觀造型具有維吾爾建築風格。館內裝飾亦富有民族特色。展廳面積7800平方米,共收藏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萬餘件。目前,常設如下展覽向公眾放。
1.新疆少數民族民俗展覽──系統介紹新疆12個少數民族在 服飾、起居、節慶娛樂、婚喪、禮儀、飲食、宗教及其它 方面各具風姿的民情風俗。
- Jan 14 Mon 2013 17:57
新開寺摩崖造像-景點
新開寺摩崖造像
新開寺位於蓬溪縣旌忠鄉新開村。
造像分佈在長8米、高2.4米,距地表0.78米的青砂石石壁上,從左到右共四龕(編號1—4號),大小造像四十三尊。1號龕為長方形平頂龕,寬1.72米,高1.80米,龕內大小造像二十九尊。主像為千手觀音,善跏趺坐於蓮台上,頭戴寶冠,射披帔帛,袒胸。冠頂帔帛直至腰,裹雙臂與腕分兩側下垂於兩腳,頸戴纓絡圈,佩纓絡二,從胸前下垂至腹前交結,分飾於雙膝。飄帶下垂於兩腿,下身著裙,赤足分踏於兩仰蓮蓮墩上。衣紋流暢,面容豐滿,神態安詳。手握各種法器,手腕均戴有寶釧,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極富有質感。龕壁觀音頭頂部上方一小佛,為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各五尊小佛,均結跏趺坐於祥雲中。再側,左有三仙伎敲鼓,右二仙伎打鑼,均立於彩雲中,觀音下肢左側二個、右側三個供養人,著唐服頂禮朝拜。龕門外兩側各有一個三面六臂力士,皆赤裸上身,腰 圍戰裙,頭髮豎立,怒目下視,兩足成八字形蹬開。龕楣上方、兩側浮雕麻葉卷草,下刻幾何圖案,刀法嫻熟,線條流暢。龕門內壁有題記。此龕始鑿於860年,歷時僅兩月。造像富態嫵媚,衣飾華麗。4號龕主像為三世佛、二弟子、二菩薩、四天王及兩尊道教造像,工畢於785年。造像莊重樸實,衣紋對稱變化少。兩龕造像比例勻稱,衣紋流暢,造型精美,富有質感,均為高浮雕,有些局部近於圓雕。
- Jan 14 Mon 2013 17:57
新會小鳥天堂-景點
新會"小鳥天堂"
新會縣城郊天馬村的天馬河中,有株巨大榕樹,枝葉覆蔭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四周環水。樹上常有千計以上各種鳥類棲息,其中以各種鷺鳥為主,它們或夜出晨歸,或晨出夜歸,漫天翱翔,怡然自樂,當地人稱為雀墩。40多年前,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小鳥的天堂》遊記,使它名揚中外。當地人民愛鳥意識很強,在此築有觀鳥亭,並闢為天然公園。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14 Mon 2013 17:57
文殊院-景點
文殊院
坐落於天府之國成都市中心,佔地90餘畝,初建於隋朝,原名信相寺,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明朝末年,該寺毀於戰火,康熙年間,慈篤禪是由在廢墟中結茅打坐,誦經修持,於禪定中出現紅光,化出文殊菩薩形象,謂其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因此改名為文殊院。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文殊院先後出現了慈篤、本圓、能海、寬霖等許多世界著名的高僧,同時,寺內供奉有唐玄奘法師頂骨,稀有經書等絕世珍寶。因此,文殊院受到了歷代朝延、政府的重視保護。清康熙40年,皇帝親賜御書"空林"匾額,派專使送達。50年代,朱德元帥曾專為文殊院送來不少的蘭草,並親臨文殊院同寬霖法師暢談。文革初,周恩來、劉小平曾指示省、市政府對文殊院及文物"要好好保護",解放以後,歷次運動及文革都免於劫難而倖存,是"鬧市中的淨土"。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各級黨政領導的關懷、支持,僧眾、居士們的努力,從而使文殊院這座千年古剎生機勃勃,佛事昌盛,世所矚目,每年香客近兩百萬人次,文殊院是體現黨的宗教政策的窗口,聯繫海內外信徒、賓客的橋樑、紐帶,為文殊院發展獻計出謀、捐款捐物的僧眾、信士層出不窮。寺內新建的"文殊閣"是繼文殊院初創、中興之後的又一大型主體建築,它氣勢雄偉莊嚴,造型精美古樸,功能新穎豐富。它屹立於文殊院中軸線之最後,總面積達四千餘平方米。
文殊閣的竣工,結束了文殊院沒有文殊菩薩殿的歷史,實現了廣大僧眾居士們的夙願。為了將文殊閣建成又一珍貴的佛教文化聖地,文殊院反覆研究論證,報請成都市政府民宗委同意,決定將文殊閣自下而上建成"極樂堂"、"空林講堂"、"空林佛教圖書館"和"萬佛殿"四層。
- Jan 14 Mon 2013 17:57
文昌閣-景點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上甘棠古村落的東南方向,《文昌閣碑記》記載,「思昔孔聖,數仞宮牆,惟道德高厚……,吾族方隅奇勝,旺氣蒸蒸,人物事力赫然盛矣。宅之西創建文昌閣,其形勢帶水礪山,凌雲捧日,魁然一大觀也」。顯然,建文昌閣就是要尊崇孔孟,倡導道德教化,更是要彰顯上甘棠村歷代以來的文武官員。根據史料記載,文昌閣創建於宋代,後在明朝嘉靖、萬曆48年重修。共四層,一、二層青磚砌築,三、四層為全木結構,抬梁做工考究,童柱所騎駝峰均採用蓮花座,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築特徵。屋面為青瓦歇山頂、雕刻精細美觀,斗拱飛簷。文昌閣整體呈護城牆箭型,莊重穩定。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14 Mon 2013 17:56
文昌紅樹林海底花園-景點
文昌紅樹林海底花園
海口東南方的文昌紅樹林景觀,離海岸線的3千米的淺海上,綿延數千米,都是千姿百態的珊瑚,人稱為"海底花園"。此外,珊瑚礁在潮漲時,沒人水中1一1.8米退潮時部分露出水面。珊瑚顏色多樣,有紅、橙、綠、黃、棕、紫、自籌,像似一簇簇點綴在海裡的花朵,它們錯落有致,燦爛如畫。遊人可戴上潛泳鏡,暢遊海底花園。在珊瑚礁叢中還可以觀賞到1000多種海洋動物。這些動物,色彩斑斕,千奇百怪,嬉游往返,為遊人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14 Mon 2013 17:56
敦煌歷史博覽園-景點
敦煌歷史博覽園
敦煌歷史博覽園是由敦煌歷史藝術園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大型展覽館,佔地面積16.4畝,建築總面積近3000平方米。主要由敦煌歷史人物廳敦煌(西域)性文化廳、絲路民族藝術廳、敦煌古玩收藏品廳以及攝影廳等五個部分組成。另設有餐廳、貴賓室等配套設施。
敦煌歷史人物廳:集先進的的"超寫真雕塑"蠟像藝術,以重大歷史事件反映重要歷史人物,是一部敦煌上、下五千年的"雕塑史",再現了敦煌千年歷史風雲。
敦煌(西域)性文化廳:從西域巖畫的生殖崇拜,到莫高窟經卷的性宣洩以及佛教的男、女性修煉等,結合我國古代和國外的性圖籍,揭開"性神秘"的面紗。
- Jan 14 Mon 2013 17:56
敦煌-景點
敦煌
位於河西走廊西端,黨河流域、鳴沙山下,古稱沙洲, 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漢代置郡,也是古代通往中亞與歐洲的交通要站。
敦煌名勝古跡主要有城東南的莫高窟,城南的鳴沙山、月牙泉,城西的玉門關,西南的陽關遺址。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14 Mon 2013 17:56
故宮-景點
故宮
故宮又名大內,地處北京城中軸的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它於公元1420年建成,到現在已有500多年了。明代的14個皇帝和清代的10個皇帝先後在此主政和居住。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積1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9900多間,是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宮,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的宮殿外圍有紫禁城。紫禁城有四個門:南門是正門,稱為午門,城上有一組大建築,俗稱五鳳樓;北門稱神武門;東門稱東華門;西門稱西華門。城外有護城河,城上四角各有玲瓏精巧的角樓一座。
- Jan 14 Mon 2013 17:56
拙政園-景點
拙政園
蘇州園林中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一座。園址在婁門內東北街,佔地5公頃。拙政園分東、西、中3部分,中部是主要部分,一直沿用拙政園名。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年),王獻臣是該園第一位主人。他在嘉靖、正德年間,官居監察御史,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晉代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園名為拙政。
- Jan 14 Mon 2013 17:56
承德避暑山莊-景點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與承德市實際上融為一體,細分的話它有100多處景點,殿、堂、樓、館、亭、謝、閣、軒、齋、寺等建築也有100餘處。它最具特色的是山中有園、園中有山,山地佔去整園面積的4/5。旅遊界人士稱這裡擁有六個之最:最大規模的古代皇家園林;最像我國山河的縮影;最長的宮牆;最短的河流;最高大的木雕佛像;皇帝命名佳景最多的皇家園林。現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避暑山莊建築佈局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而苑景區又分為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嶽區三部分。宮殿區位於山莊南部,是皇帝處理政務、舉行大典、讀書和居住的地方;此區共有四組建築: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已不存在)。其中有一座名為 ,煙波致爽"的大殿,是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帝咸豐在此批准《中俄北京條約》等喪權辱國條約的場所。苑景區在山莊的北面。此區的精華為湖泊區。這裡湖河交錯、洲島錯落,湖面被長堤和洲島分割為5個湖,各湖之間有橋相連,兩岸綠樹成蔭,山莊主要建築依湖而建,散落於湖的周邊,秀麗 多姿。湖區風景設置、建築格式博採了中國各園林之長,營造出各種奇妙景色。如"月色江聲",在月夜靜寂之時,湖水拍岸,發出悅耳聲響,奇妙無比,令人遐思。
- Jan 14 Mon 2013 17:55
扎龍自然保護區-景點
扎龍自然保護區
扎龍自然保護區位於齊齊哈爾市東南30公里處,即為面積約420平方公里的扎龍自然保護區,那裡是仙鶴的故鄉,一個神奇而又迷人的仙鶴世界。
在保護區內烏裕爾河穿流其間,形成廣闊的沼澤地帶,湖泊星羅棋布,植物茂盛,水草叢生,魚蝦青蛙繁多,是水禽的天然樂園。據統計,保護區內有水禽鳥類230餘種,尤其鶴類最為聞名。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灰鶴、白枕鶴、蓑羽鶴等6種,特別是丹頂鶴——美麗而吉祥的鳥兒在保護區內有500餘只,占世界野生丹頂鶴的四分之一 ,所以被譽為「仙鶴的故鄉」。還有大天鵝、小天鵝、白鸛、大白鷺、大鴇、鴻雁、鴛鴦等,至於鴨類、鷺類、鷸類數量更為眾多。
- Jan 14 Mon 2013 17:55
成都動物園-景點
成都動物園
成都動物園位於成都北門外30公里的土丘上,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園內各種館舍、苑房、湖池20多處,展出動物250多個品種,3000餘只。在動物園正中土丘上,是惹人喜愛的猴山、熊山和熊貓館。熊貓館設計新穎,規模宏大,由圓廳、長廳、方廳和場外活動場四部分組成。熊貓館四周翠竹掩映,池水環繞。館中常年展出10餘只不同年齡的熊貓,為國內熊貓數量最多的動物園,在人工繁殖大熊貓技術上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國內繁殖的大熊貓已先後送往美國、日本、荷蘭、瑞典和澳大利亞等國展出。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 Jan 14 Mon 2013 17:55
成吉思汗陵-景點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坐落於黃河前套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距包頭不遠,是蒙古族人每年公祭的地方。成吉思汗是位傳奇性的歷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寢對旅遊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成吉思汗陵規模不算大,佔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
成吉思汗陵的主體是由三個蒙古包式的宮殿一字排開構成。三個殿之間有走廊連接,在三個蒙古包式宮殿的圓頂上。金黃色的琉璃瓦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圓頂上部有用藍色琉璃瓦砌成的雲頭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顏色和圖案。正殿高26米,雙層屋簷;東西殿高23米,單層屋簷;後殿和走廊高20米;從高處下望,整個大殿像一隻雄鷹,正殿像鷹的頭和身子,兩個側殿則似在雄鷹展開的雙翼。正殿正中擺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著盔甲戰袍,腰佩寶劍,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後殿為寢宮,安放四個黃緞罩著的靈包, 包內分別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靈樞,靈包的前面擺著一個大供台,台上放置著香爐和酥油燈,還擺放成吉思汗生前用過的馬鞍等珍貴文物。在通連東西兩個側殿的走廊裡,繪有壁畫。西走廊繪成吉思汗一生重大事件,東走廊繪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的事跡。
- Jan 14 Mon 2013 17:55
懸空寺-景點
懸空寺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恆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築。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其設計思想真絕,其建築藝術真高。
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樑,寺的一部分建築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樑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岩石作為它的基礎。遊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樑,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遊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樑後,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歎和敬佩了。
- Jan 14 Mon 2013 17:55
御賜樓閣-景點
御賜樓閣
御書樓:道光《永明縣志》卷之四 古跡記:「在縣東四十里,荊田胡家,永州府志,寧胡先和元符年間進士,官文華殿學士,姊玉秀才學冠世。恩賜御書樓,給大夫祿。」元符為宋哲宗年號,1089—1100年,御「賜書樓」,又俗稱「香妃樓」,皇匾懸掛門頭,古色古香,雕龍畫鳳,頗有皇恩氣派。數百年業,已幾經翻修,當地居民眾口皆碑,代代傳頌。「御書樓」匾額文革時破了「四舊」。早年復修的這座小樓仍在向人們訴說她超群出眾,享受皇恩的輝煌歷史。
香妃樓前是荊田村的「進財水」,築有寬街石級水埠頭,翠竹、拱橋、「傷心樹」在一箭之地。綠陰環宇,瀟水源源,田疇沃野,氣象萬千。
- Jan 14 Mon 2013 17:55
張掖-景點
張掖
位於武威235千米處,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 主要名勝古跡有大佛寺、木塔、鼓樓、馬蹄寺等。
大佛寺是西夏建築遺存,供奉釋迦牟尼,殿內多壁畫與塑像。它建於1098年, 當年西夏太后常來此朝拜、居住,元世祖母也常居於此,忽必烈也在此出生,南宋恭帝被元兵俘獲後,來張掖出家當和尚,就在大佛寺內。
寺內有一臥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腳長4 米,耳長2米多,頭枕蓮花,右手托腮、左手置於身側,胸前有 個斗大的"卍"字。佛教認為,這是釋迦牟尼胸前呈現的瑞祥之相。整個臥佛為木架泥胎,金裝彩繪,線條流暢,神態自若,是我國室內最大的臥佛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