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麼大我們愛旅行
軍牌粉絲 INDAHMU.COM
九州是說的哪九州?
九州是說的哪九州?,鄒衍有所謂「大九州」和「大瀛海」的理論。所謂「九州」也
是戰國以前的就有的說法。齊侯旽鐘:「滸滸成唐(湯)有嚴在帝所,專受天命……鹹有九
州,處土禹(禹)之堵。」《左傳·襄公四年》傳:「芒芒禹跡,畫為九州,逕啟九道。」
九州有三種說法:
一、《禹貢》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
二、《爾雅》九州:冀、幽、兗、營、徐、揚、荊、豫、雍。
三、《周禮》九州:冀、幽、並、兗、青、揚、荊、豫、雍。
這三種資料均屬晚起,援以為證,頗多危險。比較可靠的書經,僅言「東土」,「西
土」,「四方」,「四國」,甚至於「四海」卻無「九州」二字的明文。僅《鹹有一德》,
相傳是伊尹作的。中有「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祐於一
德。」《詩·商頌·玄鳥》:「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伊尹時代,居然知道
說「九有」的話,可疑。也許是後人自《商頌》採取了這兩個字。混入《商書》《鹹有一
德》的吧?
《詩經·商頌·長髮》:「帝命式於九圍。」疏:「九分天下,各為九處,若規圍
然。」又:「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九有解見前。《詩經》的《二南》、《國
風》、《大雅》、《小雅》、《周頌》、《魯頌》均無九州字樣。只有《商頌》有,而其有
亦不過代字,如以「圍」、「有」代「州」,「州」字明文,則始終不見。《商頌》是春秋
時代的宋襄公命他的大夫正考父做的,其起較晚。因此,筆者敢斷言「九州」二字疑係起於
春秋時。但還指不出確定地域。九州區域據《禹貢》、《爾雅》等所言甚為廣大,如雍州直
達今甘肅青海,梁州達雲南貴州。必秦漢大一統以後,始能作此區分,以前則無此能力。但
儘管春秋戰國時無此能力,人們腦子裡實已有了「九州」觀念,不然齊侯鐘和《左傳·襄公
四年》魏絳和戎時何以提到「九州」的話?春秋時還有一種野蠻民族,稱為「九州戎」,見
《左傳·哀公四年》:「士蔑乃致九州之戎」。注「九州戎在晉陰地陸渾。」這九州戎不知
是戎人竟抱有囊括九州之志故以自號呢?還是其族名之音近於「九州」二字,別人遂戲以稱
之呢?總之,在春秋末期已有「九州」之說,此為其證。
鄒衍入了中國以後,提出「大九州」的說法來更正我們的小九州。他以為「儒者所謂中
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所序
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這段文字雖簡單,缺欠
那時域外文化知識,仍解不明白。文中共有三個「中國」字樣,第一個中國系指齊國。齊臍
古今字。齊以泰山故,謂其國處大地臍上,故齊訓為中。孟子對齊宣王說:「然則王之大欲
可知已,欲闢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蒞,註疏家皆以為系臨蒞之蒞。竊以為
不然,齊既訓中,則宣王原在中國,又何必臨蒞?此蒞字當作位字,言其位於原來位置也。
齊國那時尚未明確地自號為兗州或青州,鄒衍只好稱之為「中國」。以下兩個「中國」則指
全中國,秦楚燕趙一概包括在內。鄒衍意思,大地上共有九個大州。一個大州又分為九個小
州,一共有八十一個小州。全部中國名為赤縣神州。這赤縣神州又區分為冀、兗、青、徐等
九州。這即大禹所劃分的九小州。這九小州是不得參與九大州之列的,故曰:「不得為州
數。」這九個大州各有裨海環繞,人民禽獸莫能相通。其人民膚色,語文同,禽獸種類同,
便算屬於同一之州。像這樣子的一共九個大州,始有所謂「大瀛海」環繞其外。大瀛海的外
邊,便是天地的會合處了。屈原《天問》:「地方(此字疑為分字之誤,)九則,何以墳
之?」所問乃是鄒衍所說的大九州。希臘古亦有九州之說,亦言大瀛海,稱之為「河海」,
埃及稱之為似蛇之水,遂有謂為有翅之龍者。其詳見拙著《天問》天文、地理兩部。其源實
出西亞。今有一西亞古石刻,大地上有八個圓圈,似指八個大州。中間有一黑點,代表一
州,兩河出其間,似指巴比倫、亞述立國處
公告版位
- Jan 02 Mon 2012 23:34
九州是說的哪九州?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