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紀念碑
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中央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比天安門城樓還高3.24米,是新中國誕生後在廣場修建的第一座建築,也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紀念碑採用17000多塊花崗岩和漢白玉砌成,碑基面積3100餘平方米,由兩層月台、兩層須彌座、碑身和碑頂組成。底層月台呈海棠型,東西寬50.44米,南北長61.54米;二層月台為方形,四面設有台階,精美的漢白玉欄杆環繞四周。月台上邊的大須彌座束腰處四面鑲嵌著十幅漢白玉浮雕,記述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史;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牡丹、菊花、荷花、垂幔等組成的8個花環,表示對先烈的崇敬和永遠懷念。小須彌座上的高大碑身共計32層,由413塊花崗岩石壘砌而成。碑身正面朝著天安門,巨大的碑石上有毛主席新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蒼勁有力的鎏金大字,碑的背面是由毛主席撰文、周總理用楷書題寫的114字鎏金碑文,內容是:「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東西兩側上方雕刻著由五角星、松析和旗幟組成「光輝永照」的裝飾花紋,象徵著人民英雄革命精神萬古長存、永照後世。碑頂是我國傳統頂式建築,四面成斜面,頂上成水平面,頂下有垂幔。從紀念碑底層月台距天安門牆基463米。整座紀念碑雄偉壯觀,莊嚴肅穆,充分體現了全國人民對革命先烈的懷念和敬仰及中國人民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的光學業績。
由梁思成等人設計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在廣泛徵求全國的建築界、美術界、文藝界等各界人士的意見後,在170多個方案中選出來的。浮雕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雕塑家劉開渠先生。整座紀念碑從造型、題字、雕塑和裝飾等,主題鮮明,商討肅穆,構圖嚴謹,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不僅表彰了人民英雄千古不朽的光學業績,而且體現了我國民族藝術的特點,在中國建築藝術的寶庫中也堪稱精品。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1971年,紀念碑北面原為鎏金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改成了紅色玻璃鋼字。玻璃鋼字製作工藝複雜,每十年需更換一次,每次更換都要在碑身打眼幾個,不僅使紀念碑建築受到損害,而且與其莊嚴肅穆極不相稱。1980年國慶節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對紀念碑進行修繕時,拆除了紅色玻璃鋼字,更換了損壞斷裂的石料,恢復了原有的鎏金字。1981年3月,增添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夜景照明設施。1999年6月,在天安門廣場進行大規模改造時又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和維護。修繕後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更加莊嚴雄偉。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