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瞿塘峽-景點

瞿塘峽
瞿塘峽——長江三峽之一,西起奉節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紂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但最為雄偉險峻。瞿塘峽兩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門戶,名燮門,也稱瞿塘峽關,山巖上有「墜門天下雄」五個大字。左邊的名赤甲山,相傳古代巴國的赤甲將軍曾在此屯營,又因尖尖的山嘴活像一個大蟠桃,故有桃子山別名。右邊的名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現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江水劈此一門,浩蕩東瀉,唐代詩人杜甫寫下「歡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的名句。這裡山高峽窄,仰視碧空,雲天一線。白居易在《夜上瞿塘》一詩中讚詠:「岸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湧,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瞿塘峽雖短,卻能「鎮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有「西控巴渝收萬壑,東蓮荊楚壓摹山」的雄偉氣勢。古人形容說:「案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

  在白帝城下的礁石上,有兩根鐵柱,是古代「鐵鎖關」的遺跡。鐵鎖關是用鐵鏈「斷江」或「鎖江」。據載,公元九○四年(唐天祐元年),張武在瞿塘峽口「作鐵捆,絕江中流,立柵於兩端,謂之鎖峽」。建立鐵鎖關的目的,起初是防禦外敵人侵,後來曾一度成為關卡,商旅往來均須繳納稅銀。   

  在白鹽山的絕壁上,有一列之字形石孔,自下而上至山腰。在山下起點處,有「宋開慶路元帥」字樣依稀可辨,上邊有一個平坦的檯子,叫望鄉台。 相傳這是孟良梯,其實是古代人民鑿孔栽木或採藥的古棧迢遺址。   

  在北岸一處黃褐色懸崖上,有幾個豎立的洞穴,約寬半公尺,從前裡面置有長方形的東西,從遠處看去,狀如風箱,故名風箱峽。那些風箱是戰國時代遺留的懸棺,共發現九副,棺中有青銅劍和人骨,現在懸棺已墜毀,洞穴仍存。南岸粉壁崖上多古人題詠石刻,篆隸楷行,造詣各殊,刻藝精湛。
手寫風軍牌:www.indahmu.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rjalanan 的頭像
    perjalanan

    中國走透透

    perjalan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